日前,在全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上,以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的高新区再度入选年度十强产业集聚区。这已是继2010年度、2011年度、2012年度后,该区连续第四年被河南省政府评为“河南省十强产业集聚区”。
作为高新区重点培育的“九大园区”之一,亦作为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载体,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区)担负重任。今日起,本报推出“走进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区)”系列报道,聚焦园区建设,发现园区价值。
乘大势科技力量成就园区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西三环与东风路交会处,西流湖畔,一个现代化的生态园区在绿树掩映之下静静矗立。
它的名字很响亮—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区)。
时间回溯到2009年3月。彼时,郑州高新区经国家科技部批准,与天津高新区、广州高新区和苏州高新区一起,成为首批启动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的高新区。而在此之前的2008年10月,郑州市业已出台《关于支持郑州高新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若干意见》,提出“以大学科技园建设为龙头,引领高新区各专业园区发展”。
为此,郑州高新区制定了“一区多园”的战略目标,以园区为载体,培植产业优势,打造国家级的战略园区。在此背景之下,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区)乘势立项,园区规划总面积103公顷,总建筑面积210万平方米,总投资100亿元,是高新区政府“一区多园”战略发展规划中的重点项目之一。
如是“身份”让园区从立项之初就定位明晰:以转化科技成果、服务科技创新为宗旨,以电子信息、软件开发、创意设计产业为主导,按照“高端项目集中布局、创新企业集群发展、创新资源集约利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集合构建”的原则建设。
作为中原经济区内唯一一家省会城市国家级高新区,亦作为国家科技部部署创新体系首批4个重要战略支点之一,多年来,郑州高新区坚定不移地发展高端产业、走自主创新之路,集中了河南省最具创造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全区3000余家企业中,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占河南省的15%,占郑州市的44%;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85家。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年,是高新区确定的“科技城建设年”,全区将以郑州科技城建设为统揽,彰显科技创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按照既定规划,围绕科技城建设目标,高新区将培育“九大园区”,作为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的重要载体,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区)名列其中。
按照郑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一区一主业”产业发展战略,高新区的主导产业被定为电子信息产业。今年,该区将进一步围绕电子信息主导产业,重点打造信息枢纽产业集群、软件和网络产业集群、智能仪器仪表产业集群、动漫广告产业集群、电子电器产业集群、电子物流产业集群和科技创新集群7大主导产业集群,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行业辐射力、资源整合力的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建成中部地区的数据信息中枢、电子信息产业高地。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承载着打造电子信息产业新高地的重任,这个由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共同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将发展方向瞄准电子信息、软件开发、创意设计等产业,对入驻企业设立准入门槛,按照“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原则引驻企业,通过甄选优质企业入驻园区,实现企业集聚、产业集聚,创新发展。
定位清晰的规划,从源头上保证了项目作为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地的纯粹性。据介绍,园区由清华大学规划设计院院长庄惟敏执笔设计,按照“集中布局高端项目、集约利用创新资源、集合构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原则进行规划布局,通过五大功能分区实现不同行业以及产业链不同阶段的各类企业相对集中共同发展的目标。
园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的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区)不仅是科技企业孵化器,还将是电子信息、软件开发、创意设计产业等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区,成为拥有完善配套设施、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的高品质科技产业综合体。
目标既定,既得政策支持之春风,又乘科技发展之雨露,大学科技园在2009年9月26日破土而出奠基开工后即拔节生长:2011年底,园区10万平方米建成并投入使用;2012年底,40万平方米在建工程主体完工;2013年底,3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2014年底,共计约50万平方米将建成投入使用。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如今,多家科技企业入驻,越来越多意向企业登门考察,让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区)初绽风华。